醫(yī)學指導:
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教授
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徐瑞華教授
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華章
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死因與腫瘤篩查科科長林國楨
廣州常見癌癥篩查方案
1.肺癌
肺癌在廣州男女合計癌癥發(fā)病率、死亡率均為首位的腫瘤。
高危人群:
年齡大于40歲以上的吸煙者,有肺結核病史、特別是有結核斑痕者,有職業(yè)致癌因子接觸史,如工作環(huán)境中有石棉、無機砷化合物、煤煙、焦油、石油中的多環(huán)芳烴,以及長期受到廚房油煙污染、室內燒香和煤煙污染。
篩查方案:
可做低劑量螺旋CT,一次505元,可檢查出早期肺癌小病灶。
2.大腸癌
廣州市大腸癌發(fā)病率已達34.3/10萬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;已超過肝癌,排在惡性腫瘤第二位,成為廣州市居民癌癥第二號殺手。每天,廣州市有7.5個戶籍居民被確診為大腸癌。
高危人群:
本人有癌癥史、腸息肉史或一級親屬(父、母、兄弟姐妹、子女)有大腸癌史,就屬于高危人群,另外,如果本人有以下兩項或兩項以上情況:近兩年來慢性腹瀉累計持續(xù)起過3個月、慢性便秘每年在兩個月以上、黏液和/或血便史、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、慢性膽囊炎或囊切除史、近20年來有經歷過對精神造成較大創(chuàng)傷或痛苦的事件,也屬于高危人群。
篩查方案:
“一生做一次腸鏡,可有效預防結腸癌。”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院長徐瑞華教授說,結腸癌是預防效果最好的癌種之一,出現癌前病變即腸息肉后,一般需要五到十年才會發(fā)展為癌癥,因此超過45歲的人士做一次腸鏡,可保“至少五年安全”。40歲以上高危人群,要及時到醫(yī)院進行全結腸鏡檢,約350元。普通人群也要每年進行一次糞便隱血試驗排除可能的潛在病變。
3.乳腺癌
乳腺癌是目前廣州女性發(fā)病率第一位的癌癥,發(fā)病率為50/10萬,每2000名廣州女性,每年就有1人新診斷為乳腺癌。
高危人群:
有乳腺癌家族史;12歲以前月經初潮或行經時間大于40年;經常吃高糖高脂低纖維食物,體型過度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;長期服用激素或使用激素替代療法;30歲后生小孩、40歲以上未孕、大齡獨身、未哺乳,有乳腺良性疾病史,有放射史以及不良生活方式,大量應用含雌激素的美容品、保健品。
篩查方案:
洗澡時進行乳房自我檢查,發(fā)現乳腺腫塊及早就診。建議每年做一次乳腺檢查。育齡期女性可每年做一次乳腺B超檢查,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鉬靶檢查,高危人群最好兩項同時做,收費分別為243元、135元。
4.肝癌
雖然在廣州發(fā)病率排在肺癌、大腸癌、乳腺癌之后,但肝癌的死亡率僅次于肺癌,排在第二。
高危人群:
有明確乙肝或丙肝病史的病人;診斷有乙肝、丙肝所造成的肝硬化病人、乙肝病毒攜帶者、長期酗酒者和有肝癌家族史的人。
篩查方案:
高危人群應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肝功能、甲胎蛋白定量、乙肝DNA定量和B超檢查。
5.鼻咽癌
全球40%的鼻咽癌發(fā)生在中國南方,包括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福建和海南都是高發(fā)區(qū),其中廣東最高。
高危人群:
一般認為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群,長期在環(huán)境致癌因素(例如腌制食物、煙草和EB病毒反復激活)的共同作用下,可導致鼻咽癌的發(fā)生。
篩查方案:
抽血1~2毫升,用ELISA法檢測VCA/IgA和EBNA/IgA,一次檢測費40元。檢測陰性者患病風險較低,四年需復查。陽性者需每年復查一次,如果為高風險者,需要馬上進行鼻咽纖維鏡檢查,確認是否出現早期鼻咽癌。
6.前列腺癌
十年間,廣州男性前列腺癌發(fā)病率從6/10萬上升到13/10萬,上升了117%,屬于發(fā)病率上升較快的癌種。
高危人群:
有前列腺癌家族史,高脂肪、高蛋白飲食者。
篩查方案:
50歲以上的男性應在年度健康體檢中加入血清PSA項目,PSA加直腸指檢是公認最佳的前列腺癌篩查方法。
無特別癥狀如何篩查
高危因素“對號入座”
0~74歲的廣州人,有22%的幾率患上癌癥,癌癥呈現出常見病的趨勢,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。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教授強調,當腫瘤來襲時,身體會向你發(fā)出求救信號,就看人們是麻痹大意地放過,還是敏感捕捉到信號。平時要注意身體的細節(jié)變化,如果出現了新現象或身體規(guī)律的改變,如突然耳鳴、大便異常、渾身乏力、貧血等,應重視。
- 對癥檢查,查必要項目,提供規(guī)范檢查結果,拒絕虛假結果
- 對癥施術,做必要治療,采用規(guī)范治療手段,拒絕過度治療
- 對癥開方,用必要藥品,實施規(guī)范用藥標準,拒絕盲目用藥
- 明確定價,做惠民醫(yī)療,推行國家規(guī)范價格,拒絕高價醫(yī)療
- 崇尚醫(yī)德,以卓越服務,執(zhí)行規(guī)范服務流程,拒絕天理漠視